字型大小:
 

校園發展計劃經歷了幾個階段︰

1.

成立階段 (1963 -1969) -- 由名建築師司徒惠提供發展計劃

2.

發展階段 (1970 -1986) -- 以建築師司徒惠的發展計劃為基礎

3.

迅速擴展階段 (1987 – 1991) --

逸夫書院於校園北部成立,校園東部在填海的土地上擴充,而崇基書院的舊建築物重新發展。
4.

2000年校園發展計劃 – 校園發展計劃工作小組(Ad Hoc Working Group)的五年研究報告(1991 – 1995)

1991 - 學生事務處負責的校園學生設施
1992 - 成立設計委員會檢查新的發展項目
1993 -

校園計劃研究的初步報告包括

  • 地形與環境
  • 新發展區域與發展指引
  • 校園社區設施的提供
  • 園景與環境
  • 火車站附近位置的發展潛力
  • 園景區與融合大自然的康樂設施
1994 -

校園計劃研究地圖包括:
發展項目 / 土地使用模式 / 花草樹木 / 視覺分析 / 人流 / 車輛交通 / 穿梭巴士路線 / 配合上下課巴士路線 / 穿梭科學館的小巴 / 穿梭范克廉樓的小巴 / 社區設施及空間規劃和空間/使用調查

1995 -

空地保養計劃的制訂︰
涵蓋完全受保護用地、局部受保護用地、有限發展用地,及開放的發展地段

5.

校園計劃與設計

-
1998年研究與機會
-
2000年計劃與設計研究

這兩項研究由建築系Jack Sidener 教授帶領的校園計劃與設計研究小組進行,並於1999年2月26日的特別會議 (1/99)和2000年3月1日的特別會議(1/2000)上提交給校園計劃委員會。

在校園計劃委員會第37次 (2001年7月19日)和第38次 (2001年9月3日)會議上經進一步討論後,為了迎接四年學制改革,大學要求建築系繼續優化校園發展計劃,並撥出一個兼職職位來支持推進計劃。

6. 2003年校園發展計劃

由建築系敎授劉宇揚率領的建築項目部門(APU),闡明校園發展計劃應融匯田園式、書院式及都會式的設計特色。建築項目部門在第50次(2003年4月3日)會議上向校園計劃委員會提交初步的意見,並在第52次(2003年6月19日)會議上提出其概念架構。

7. 校園發展計劃工作小組

在第53次(2003年7月17日)會議上,校園計劃委員會屬下的校園發展計劃工作小組成立,旨在監察校園發展計劃的發展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