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P R E S S   R E L E A S E
新 聞 發 報


 
市民對香港醫療政策態度調查

引言

  「市民對香港醫療政策態度調查」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資助的四個社會政策研究之一。這個研究目的是探討香港市民對香港醫療政策的意見。

  今年十月四日至九日,調查員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成功電話訪問了1001名市民,回應率接近一半。若將可信度設於95%,最大抽樣誤差為正負3.1%之內。此外,為使調查資料更符合香港實際人口分佈,我們將此次調查獲得的資料作了適當的加權。

  主持此次調查的學者,包括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馬麗莊教授、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王卓祺教授;東區尤德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黃大偉醫生,以及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博士。

調查結果

一、對現狀的評估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半的被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在醫療服務方面的整體表現是「及格」或「更好」(五分為及格)(見表一)。接近六成的被訪者對於公立普通科門診服務、專科門診服務、急症室服務和住院服務均感到滿意。然而,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被訪者並不滿意現時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

二、對未來的擔心

  雖然大部分被訪者對現況感到滿意,但對於未來並不樂觀。超過半數的被訪者(N=555; 55.9%)擔心將來的醫療保障(見表二),這種擔心在性別、年齡、就業狀態以及經濟收入等變項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具體而言,女性、年紀在五十一歲或以上、失業或退休人仕,以及入息一萬元或以下的人仕表不擔心所佔的人數百分比多於男性、年紀在三十一歲以下、在職,以及入息在一萬元以上收入所佔的人數百分比。
 
三、有關醫療服務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

  針對香港醫療服務未來發展的方向,香港市民究竟有怎樣的價值取向?他們怎樣看待自己晚年醫療照顧的責任?

  本研究數據顯示,接近六成(58.4%)被訪者認為,公共醫療服務應該是自己晚年主要的醫療保障;打算倚靠自己的只佔被訪者的10%。另有15% 的被訪者則表示倚賴家人照顧(見表三)。另外,大約五成被訪者認為,政府有責任為所有市民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

四、解決辦法

  面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和市民對未來醫療保障的擔憂,繼續保持香港社會醫療服務的素質,解決醫療融資問題實在是刻不容緩。作為醫療融資解決方案,開源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包括提高稅收、強制性醫療供款和增加醫療服務收費。那麼,香港市民怎樣看待這三個措施呢?

  我們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五成被訪者願意通過提高稅收的途徑改善現有的醫療服務,但也有約百分之三十被訪者對此持相反的意見。支持設立強制性醫療供款的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在217名同意供款的被訪者中,五成人認為,供款佔自己薪金收入的比率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比較合適。有關增加醫療收費方面,贊成和反對的各佔四成。剔除未用過公共醫療服務的被訪者後,反對者明顯多於贊成者。不過,唯一例外的是急症室收費方面,七成被訪者認為,設立收費是降低濫用急症室的有效途徑。不過,大部分被訪者(N=734; 73.3%)認為,合理的收費最好不超過一百元正。只有百分之十五的被訪者支持收費在一百元或以上。與此同時,接近九成被訪者贊成,應該對有經濟困難的急症室服務使用者減免收費(見表四)。

結論

  總而言之,大部分被訪者認為,香港現時的醫療服務整體表現及格或更好,但是有半數以上的被訪者擔心自己將來的醫療保障,他們主觀上希望政府繼續承擔醫療照顧的責任,服務全港市民。在開源方面,他們傾向通過增加稅收,以增加不同類別的醫療服務。被訪者對強制性醫療供款和增加醫療服務收費相對地有所保留。唯一例外是對急症室服務收費方面持有積極的態度,超過七成人認為急症室收費是減低濫用服務的有效措施。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