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P R E S S   R E L E A S E
新 聞 發 報

English Version
 
 
香港中文大學王澤森 -- 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公開講座
余靄芹教授談二十一世紀的香港語言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王澤森--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公開講座邀得國際知名語言學家美國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教授余靄芹教授主持,講題為「邁進二十一世紀的香港語言教育」。余教授將論及香港應如何有效地運用三語教學,使之相輔相成,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

香港素有中英雙語的教育傳統,回歸中國後是否以普通話取代廣州話與英語此二官方語言兼標準語?余教授指出,香港已享有雙語之利,可進一步考慮三語之利。從全球性社會的角度來看,設立不止一個官方語言、不止一個標準語,是有積極的意義。不少教育家認為以母語進行教育在教學上最能生效,認為母語是習得語言以外的知識的基礎工具,又是習得求取知識的其他媒介的基礎;但余教授認為這只是從理論上闡明以母語為教育媒介之重要性,並未證之以實驗。稽之以歐、美數個以多語為教育媒介的國家的成功教育模式,這些國家同時使用兩種非母語為教育媒介,對母語的習得並無不良影響,且使用兩種非母語教學對學科(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習得,亦無不良影響。總括各國經驗,香港很有可以借鏡之處,加上本地多年來雙語教育的豐富經驗,不難擬出一套可行而又適應本地國際環境需要的新教育模式。

余靄芹教授畢業於香港大學,其後在美國德薩斯大學獲取碩士學位及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取語言學博士學位。1968至78年間,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日本東京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加州大學柏克萊大學研究院研究員。78至80年間,任教加州波夢那(Pomona)大學。80年迄今,任教華盛頓大學。

余教授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99-2000年度),研究領域廣泛,計有方言(語法、語音),語法(古代、現代),語言變化,語言類型學,區域語言學,田野調查(曾調查粵語、閩南話、客家話、吳語、北方話等三十多種漢語方言,以及壯語、藏緬語等)。

香港中文大學王澤森--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公開講座於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星期二)下午五時三十分在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樓七樓一號演講廳舉行,余教授將以粵語主講,歡迎各界人士聽講。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