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系列成立的目的,為推動知識的開發和傳播、專業及企業的水平、及促進學術追求和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透過諾貝爾獎講座系列,國際具有影響力的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將獲邀到港,令香港社會人士認識國際頂尖學者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新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博士及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於今日(九月二十一日)一同出席啟動禮,為講座系列揭開序幕。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認為講座系列的成立有助中大與香港進一步發展國際化。他表示:「這個重量級的講座系列可發揮示範及橋樑的作用,為中大引進世界級的學人,擴闊師生的眼界,激勵他們不斷精進,以達到國際最高水平為目標。這些學人對我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貴意見,一定會使我們獲益良多。同時,透過這些學人,中大也有更多機會向外伸展,與國際卓越教研中心交流合作,為增進人類知識作貢獻。」劉遵義教授對新地慷慨捐款支持「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深表謝意,並期望講座在本港引起熱烈的迴響。 郭炳聯博士表示:「我們正身處廿一世紀知識型經濟體系,是強調學習、講求知識以推動經濟發展的年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擁抱全球一體化大趨勢,提升視野層次,掌握國際局勢脈絡,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才能確保不斷進步。因此,我們很高興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這個講座系列,將諾貝爾獎得獎學人的宏觀思維和多年來的寶貴經驗帶來香港,與香港人一同分享。」。 新地一直致力投入公益慈善事務,對推動教育及人才培訓方面尤其不遺餘力,曾設立多個教育資助計劃及獎學金,對年青人的培養貢獻良多。 今年來港的斯彭思教授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榮休講座教授,他於普林斯頓大學以最高榮譽成績畢業,並曾獲選為羅德學人前赴牛津大學攻讀。其後於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分別於哈佛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零年,斯彭思教授出任哈佛大學人文科學及理學院院長,並於一九九零年出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院長至一九九九年榮休。斯彭思教授是經濟學中訊號理論的奠基人,其開創性的訊號模型可應用於多個範疇,尤其是企業管治方面。斯彭思教授將在其題為「經濟增長、互聯網及演變中的全球經濟:機會與挑戰」的講座中發表其獨到的意見。 莫理斯爵士現為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他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經濟系任教。莫理斯爵士是經濟學資訊不對稱理論的始創者,他的研究成果對制定保險業市場、信貸市場、拍賣、公司運作、薪酬模式、稅制、社會保障和政治體制等均有貢獻。莫理斯爵士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長久而濃厚的興趣。香港及中國內地都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莫理斯爵士將以「中國經濟的人口老化與退休金問題」為題,在其講座中探討人口老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