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近視引起的黃斑病變

近視是一種常見的眼晴問題,患者因眼球過長,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而非視網膜之上 (圖一及圖二),導致影象模糊。一般來說,近視度數達六百度者為深近視患者。本系早前研究顯示,六成四接受檢查的中學生患有近視,當中的百分之九更為深近視。換言之,約有百分之六的中學生患有深近視,而全港的整體數字則約為百分之四。在美國,深近視患者只佔人口百分之二!


圖一

圖二

近視度數愈深,愈容易患上危及視力的併發症。在美國,深近視是第七位致盲殺手,受影響病人亦較其他致盲疾病,如糖尿病上眼及老年黃斑退化等病人年輕。

由於深近視患者的眼軸過長,故鞏膜(sclera)、脈絡膜(choroid)、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lium)及視網膜等部位出現退化的機會較高。深近視患者患上「脈絡膜血管增生」(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的機會也較高,約佔百分之五至十。眼軸過長有家族性關聯,而在六百度或以上近視患者中頗為常見。近視令眼球組織拉長,因而影響脈絡膜的血液動力,使脈絡膜變薄,增加患上「脈絡膜血管增生」的機會。脈絡膜新增的血管多較脆弱,而且容易出血。一旦這些不正常的血管有出血或滲漏情況,便會出現病徵及最終可破壞視力。

常見病徵包括視力減退、視野模糊、影像扭曲 (變形、變大或縮小)、離散盲點及閱讀困難。由於一般人是用雙眼看事物,若只是一隻眼睛有病變,便可能察覺不到這些病徵,但當健康的眼晴被蓋著,情況便很清楚。眼科醫生可透過眼底血管螢光造影檢查(Fluorescein angiography),檢查脈絡膜和視網膜血管和病理變化。患有「脈絡膜血管增生」的病人,視力多逐漸轉差,有研究指出,約有七成三的病人在病發後一年,視力會下跌至0.1 (20/200)或甚至更差的水平。由於深近視患者的新增血管多集中於黃斑中央區域,因而並不適合以傳統的「激光光照凝固法」治療。原因是激光會破壞健康的視網膜組織,故治療後的視力有機會比不接受治療還差。新療法「光動力療法」可把不正常的新增血管堵塞,有機會協助因深近視而出現「脈絡膜血管增生」的病人,控制病情甚至改善視力。初步研究結果成績不俗,但有關成效仍需更長時間跟進及作進一步驗證。


圖三:一位很深近視患者的眼底照片,可見黃斑有出血及水腫的情況


圖四:眼底血管螢光造影照片,顯示視網膜下有血塊及有液體滲出


資料文件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