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UMP Issue178 - page 4

3
Feature
JAN 2016
UMP
大學廣場
出謀獻策源於好奇
制訂
CMP
初期,馮教授並未成為要員之一。「當時因
為自己的專業,加上對規劃有興趣,便以中大人及地
理與資源管理學系老師的身份參與有關論壇,聽聽不
同人的意見。直至
2009
年擔任大學協理副校長,與時
任副校長程伯中教授一起研究及推動
CMP
的工作。與
此同時,大學正密鑼緊鼓地進行三三四學制及新書院
建設的十多項工程。當時程教授和我緊密合作,一同
主理
CMP
的設計、諮詢等工作,同時分擔不同項目
—— 書院方面主要由程教授處理,而我則主力教學大
樓及學生活動中心等環節。」
因時制宜配合變遷
CMP
提出六項規劃重點準則,其中一個方向是找出
可作發展的空間,確保土地用途要與附近環境和長遠
目標互相配合。「落實項目時,我們遇上不少限制,
包括地理環境和資源運用等,以敬文書院為例,其最
初選址毗鄰現在伍宜孫書院,及至初步勘探時才發現
需要更多資源去處理斜坡問題。最後,幸得逸夫書院
願意讓出該院網球場的空間,事情才得以圓滿解決。」
大學迄今沿著
CMP
所定的方向走,但執行需與時並
進。「例如火車站附近的用地,最初的規劃是著重教
學或多用途建築,後來為香港醫療服務的長遠發展,
校董會決定把它用作興建私家醫院。」
保持一顆平常之心
CMP
涉及大量諮詢及交流工作。整個計劃分四個階
段,每個階段都需要利用很多時間聆聽不同持份者的
聲音,以及吸納各方的意見。馮教授表示這是過程中
必然出現的事情,因為校園環境不斷變化,故要作出
調節和配合,遇到問題就要研究解決方法。對於有否
感到愜意或洩氣的時候,馮教授笑言:「我沒有太大感
受,因為案頭上已放著另一項工作了。」
龐萬倫學生中心是大學為配合三三四學制而新建的多用
途師生活動空間,其外形與周邊環境達致融合的效果
去年立法會已批款讓大學在三十九區興建兩幢宿舍,供研究生入住
中大這座「山城」得以發展成今日的規模,固然有賴前人在開山闢地、動土施工上的努力;惟
沒有匠心獨運及具備視野的設計,恐怕也難造就現在有條不紊的面貌。大學過去進行了好幾
個有規模的總體發展規劃;而近年,對中大硬件建設最具指導性的藍圖,莫過於「校園發展計
劃」。「校園發展計劃」簡稱CMP(Campus Master Plan),在2006年開始研究,至2010年完成
詳盡報告,放眼至2021年。在CMP的構思與實踐階段,協理副校長馮通教授大部份時間也參
與其中;他在這次訪問將與我們分享其參與CMP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舖砌我城的基石──訪馮通教授
中大斜坡數量多,面積大;按部就班地鞏固它們,以防造成環境損害及人命傷亡,也是
CMP
重要一環
1,2,3 5,6,7,8,9,10,11,12,13,14,...2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