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181

Basic HTML Version

「博文約禮」曾在論語出現兩次,一是雍也篇,記道
:
「君子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二是子罕篇,顏
淵讚歎孔子的才德及教學態度時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史學家錢穆將前篇的敍述語譯為:
「君子在一切的人文上博學,又能歸納到一己當前的實踐
上,該可於大道沒有背離了!」
除錢穆外,宋代理學宗師朱熹視「博文約禮」為「窮其萬事
萬物之理以致其知」。他主張實踐,認為透過讀書才能了解
道理,只要學識淵博就能自我約束,以符合禮之要求。《朱
子語類》寫道
:
「聖人之教學者,不過博文約禮兩事爾。博
文,是道問學之事,於天下事物之理,皆欲知之;約禮,
是尊德性之事,於吾心固有之理,無一息而不存。」在他而
言,博文先於約禮,約禮的深化繫於博文,只要廣博地窮
究世間的知識,便能通透萬物的道理,從而歸結出真理。
另一位宋代理學家陸九淵則解釋「博文約禮」為「吾心即
理,理即吾心」。他認為博文與約禮是並列的,同樣重要,
而兩者皆屬於本心。如果具體工夫與本心分離,便不可能
是真正的工夫,故文及禮不能分割,亦沒有先後次序,而
做到兩者的先決條件是具備本心。
及至明代,大儒王陽明演繹「博文」與「約禮」為「惟精」與
「惟一」,他認為文禮皆等於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王
陽明先生文鈔卷一記道
:
「禮字即是理字。理之發見可見者
謂之文,文之隱微不可見者,謂之理。約禮是要此心純乎
天理﹔要此心純乎天理,須就理之發見處用功……至於作
止語默無處不然,此便是博學於文,便是約禮功夫。」由此
觀之,博文是義理,約禮也是義理,兩者沒有分別,因為
「博文」意謂秉持公理,「禮」則是道理。這學說與陸九淵的
相近,兩者皆出於內心,認為要先有公義的存心,才能於
處事時顯現出義理。
雖然中大校訓的簡單四字包含豐富底蘊,但萬變不離其
宗,皆可以「智」「德」二子貫之。相信本校會秉承古訓,
繼續以培育才學與品行兼備的學生為大任。
解讀
博文約禮
中大以「博文約禮」為校訓,辦學方針是德智並重,即旨在培育具備深廣
知識及遵守禮儀的學生。「博文約禮」源於《論語》,是孔子其中一個重要
教育理念。千載以來,不少學問家曾就此四字作出不同詮釋,當中意涵你
認識多少? 以下就讓我們尋找「博文約禮」的一二。
學生記者:李艷清
9
FEATURE
MAR 2017
UMP
大學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