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組織和分析數據


1. 導言

        1.1 組織和整理數據

        1.2 分析數據


2.
量性資料

2.1 資料輸入

2.1.1 自己蒐集的資料

2.1.2 現存資料

2.2 分析數據

2.2.1 單變項描述分析

2.2.2 雙變項分配和交互表列

2.2.3 其他基本工具和圖表


3. 質性資料

3.1 組織和整理資料

3.2  內容分析


4.
學、教、評


5. 伸延閱讀



1. 導言

我們至今已討論過定題和蒐集資料時須注意的重要事項,本課將建基於先前的討論,示範一些基本的分析工具。一般而言,這些分析工具在高中IES使用已經綽綽有餘。另外,在最後的部份,我們也會介紹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方法。

 

同 學應該留意,整個探究工作是環環緊扣的,由定題開始,我們鎖緊了關鍵的概念,然後建基於定題而設計適當的探究方法。確立恰當的測量工具後,我們才得以蒐集 可信和有效的數據。前期工作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所有蒐集回來的資料都必須在這框架下分析才有意思。否則我們會很容易迷失方向,掉進一些數字或文字遊戲, 空談一堆所謂發現,卻無法利用數據立論,回應原來的探究目標。因此,同學們必先做好基本工,於開始蒐集數據前制定好探究工作的主題方向、方法以及工具,方 不至於在蒐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階段時才發現出錯而前功盡廢。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資料搜集的部份吧!

 

1.1 組織和整理數據




第一及第二課分別討論過定題、概念操作化和抽樣問題。數據蒐集回來後,又該如何處理呢?根據第一課,蒐集數據後要做的工作包括組織和整理數據,以及資料分析:

(i) 資料輸入

量性資料方面,學生需要把問卷或其他現存的數據輸入至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質性資料如訪談或觀察都牽涉大量文字紀錄工作,學生需在這階段同步完成謄錄並把資料分類整理。

(ii) 基本資料核對

輸入資料的過程中須同時核對數據的完整和一致性。例如,須查看問卷是否有填妥或出現明顯不協調並導致個別問題或整份問卷失效的資料(如填報 13 歲但已大學畢業)。可以的話,應在這階段作追問或適當的修正。

(iii) 重點摘錄

學生須在這階段有系統地記錄以下事項:


這有助檢視進度,及時察覺有哪方面的資料遺漏,儘早做適當的補充。

 

1.2 分析數據


(i)
由於量性和質性探究的推論邏輯相異,分析程序也不盡相同。學生需在這部份有效地整理探究發現,摘要描述統計或質性分析的結果。

(ii) 審視不同的觀點: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學生需重返探究第一階段的背景資料和概念討論,審視不同觀點及確立探究成果。

 

本課集中討論資料輸入分析數據,並就量性和質性資料的處理程序逐一講解。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