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學術著作 |
何志華教授簡介 | 詳細履歷 | 學術著作 |
• Books Authored | ||||||
1. | (專著)何志華著:《竹簡〈文子〉研究之回顧與反思》,266頁,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8月。 | |||||
2. | (專著)何志華著:《〈呂氏春秋〉管窺》,318頁,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6月。 | |||||
3. | (合著)何志華、林麗玲著:《古籍傳注異文訓詁集證》,364頁,香港: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15年6月。 | |||||
4. | (專著)何志華著:《莊荀考論》,228頁,香港: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15年5月。 | |||||
5. | (專著)何志華著:《經義叢考》,209頁,香港: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15年3月。 | |||||
6. | (專著)何志華著:《〈呂氏春秋〉導讀及譯注》,簡體字版,收入《中信國學大典》,264頁,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 | |||||
7. | (專著)何志華著:《〈呂氏春秋〉導讀及譯注》,收入《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332頁,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7月。 | |||||
8. | (專著)何志華著:《高誘注解發微: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253頁,香港: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07年9月。 | |||||
9. | (專著)何志華著:《經史考據:從〈詩〉〈書〉到〈史記〉》,228頁,香港: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07年3月。 | |||||
10. | (專著)何志華著:《〈文子〉著作年代新證》,207頁,香港:漢達古文獻研究計劃,2004年6月。 | |||||
• Referred Journal Papers | ||||||
1. | Use of Alternative Characters in the Annotations of Ancient Tex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Volume 47, Number 1, January 2019, pp. 1-41. | |||||
2. | 〈採信與駁詰:荀卿對莊周言辯論說之反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六十五期,頁1–22,2017年1月。 | |||||
3. | 〈《莊子.大宗師》「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解詁——兼論《莊子》表述「離形去知」相關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頁683–702,2015年2月。 | |||||
4. | 〈《荀子》述《孟》考:兼論《性惡篇》相關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六十期,頁1–23,2015年1月。 | |||||
5. | 〈《莊》、《荀》禮說淵源考辨〉,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諸子學刊》,第八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41–70,2013年4月。 | |||||
6. | 〈《周易》、諸子文義互補——兼論楊樹達《周易古義》體例問〉,臺灣:蘭臺出版社,《經學研究論壇》,創刊號第1期,頁3–17,2012年11月。 | |||||
7. | 〈《荀子.天論篇》「星隊木鳴,國人皆恐」解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五十三期,頁173–92,2011年7月。 | |||||
8.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出土文獻數據化研究之回顧與前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1卷第2期,頁43–73,2011年6月。 | |||||
9. | 〈竹簡《文子》研究四十載回溯——從“朝請”、“壹異”兩詞說起〉,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諸子學刊》,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35–57,2010年12月。 | |||||
10. | 〈 荀卿論說源出莊周證〉,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諸子學刊》,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63–82,2009年12月。 | |||||
11. | 〈資料庫之利用與學術研究〉,臺灣國文天地雜誌社,《國文天地》第二百九十二期,頁49–56,臺灣,2009年9月。 | |||||
12. | 〈《淮南子》高誘注音讀斠證〉,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諸子學刊》,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87–403,2009年6月。 | |||||
13. | 〈王利器「《呂氏春秋》之編次本為《六論》、《十二紀》、《八覽》」書證獻疑:兼論高誘注釋體例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十八期,頁387–403,2008年。 | |||||
14. | 〈《漢語大詞典》漏收《淮南子》山川地理詞目輯証〉,香港中國語文學會,《語文建設通訊》,第八十八期,頁39–45,2007年12月。 | |||||
15. | 〈《史記》「重」訓「還更」義例探究:兼論粵方言「重」、「仲」兩字淵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十六期,頁55–71,2006年10月。 | |||||
16. | 〈 《漢語大詞典》收錄《淮南子》罕用詞匯義例獻疑——兼論高誘注解之參考作用〉,中國合肥市: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淮南子研究》,頁5–18,2006年9月。 | |||||
17. |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承敝通變」義訓解詁:兼論其內蘊之《易》學及道論思想〉,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十五期,頁333–50,2005年12月。 | |||||
18. | 〈今本《文子》詮釋《淮南》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十二期,頁503–29,2003年12月。 | |||||
19. | ‘CHANT (CHinese ANcient Texts):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All Ancient Chinese Texts up to 600 A.D.,’ 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 3 (2). Online peer review referee Journal. 2002 | |||||
20. | 〈《呂氏春秋》與竹簡本、傳世本《文子》相合書證疑義——再論《淮南》《文子》兩書因襲關係〉,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十一期,頁497–535,2002年12月。 | |||||
21. | 〈《楚辭》、《淮南》、《文子》三書楚語探究——再論《淮南》《文子》兩書因襲關係兼與王利器教授商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八期,頁195–234,2001年7月。 | |||||
22. | 〈古漢語對話關係誤讀舉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通訊》第五十八期,頁41–44,香港,2001年6月。 | |||||
23. | 〈《尚書》偽孔《傳》因襲史遷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九期,頁333–62,2000年11月。 | |||||
24. | 〈《淮南子》高誘注校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七期,頁181–208,1998年11月。 | |||||
25. | 〈高誘引《山海經》考〉,《書目季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書目季刊編輯委員會,頁27–37,1998年9月。 | |||||
26. | 〈出土《文子》新證〉,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五期,頁151–87,1998年4月。 | |||||
27. | 〈《呂氏春秋》高誘《注》校釋〉,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二期,頁205–52,1998年3月。 | |||||
28. | 〈香港古文獻資料庫研究工作概述〉,《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北京: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編,1997年第六期(總319期),頁10–16。 | |||||
29. | 〈高誘引《禮》考〉,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九期,頁27–68,1996年9月。 | |||||
30. | 〈高誘用《詩》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四期,頁19–51,1996年4月。 | |||||
31. | 〈 《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無子曰孤」義例商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通訊》第三十九期,頁65–68,香港,1996年9月。 | |||||
32. | 〈《淮南子》、《呂氏春秋》、《戰國策》三書高《注》互異集證〉,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第二期,頁257–88,1996年1月。 | |||||
33. | 〈論《淮南子》高誘《注》與《文子》之關係〉,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一期,頁131–50,1993年3月。 | |||||
34. | 〈中國文化研究所「先秦兩漢全部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計劃簡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通訊》第十七期,頁3–6,香港,1991年11月。 | |||||
35. | 〈盧元駿《新序今注今譯》標點、譯文商榷二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文通訊》第七期,頁15–18,香港,1990年3月。 | |||||
• Non Referred Journal Papers | ||||||
1. | 〈邁步科技大道——漢達古文獻資料庫〉,《古文獻資料庫通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文獻資料庫中心,第十期,頁2–3,香港,2002年11月。 | |||||
2. | 〈集思廣益,偉業可期──共同建設中國上古文獻網上知識庫之構思〉,《古文獻資料庫通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文獻資料庫中心,第四期,頁2–3,香港,1999年6月。 | |||||
3. | 〈古文獻資料庫建庫工作紀事〉,《古文獻資料庫通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古文獻資料庫中心,第一期,頁4–6,1998年9月。 | |||||
4. | 〈古籍與科技的結合——古文獻資料庫計劃簡介〉,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刊》第三期,頁77–81,香港,1994年6月。 | |||||
5. | 〈以現代科技研究古代文化——先秦兩漢一切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校刊》,一九九四年春‧夏,頁12–14。 | |||||
• Chapters in Book | ||||||
1. | 〈《荀子》與經籍相合文辭考證〉,載張曉生主編:《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19年10月),頁913–29。 | |||||
2. | 〈《史記》詮釋《論語》考〉,載林慶彰、盧鳴東編:《中日韓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頁735–50。 | |||||
3. | 〈楊樹達《周易古義》補遺——以諸子文例為證〉,載《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頁225–40。 | |||||
4. | 〈楊樹達《論語疏證》補遺——以五經書證為例〉,載《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頁595–613。 | |||||
5. | 〈王充《論衡》自鑄新詞考〉,載《漢語書面語的歷史與現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13年),頁126–40。 | |||||
6. | 〈從東漢高誘注解看鄭、王之爭〉,載楊晉龍、劉柏宏主編:《魏晉南北朝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6年),頁723–46。 | |||||
7. | 〈《荀子》《禮記》互見文辭考辨〉,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77–195,2016年。 | |||||
8. | 〈論漢晉傳注訓詁與古籍異文之關係〉,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編:《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12月),頁18–36。 | |||||
9. | 〈今本《文子》因襲《大戴禮記》證——兼論「朝請」、「朝廷」兩詞淵源〉,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及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編:《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頁347–68。 | |||||
10. | 〈古籍校讎機讀模式初探——兼論中國文化研究所漢達文庫的另類功能〉,《語言,文學與資訊》(網路社會叢書)(臺灣: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頁401–21。 | |||||
11. | 〈古文獻資料庫計劃概述——以《淮南子》建庫工作為例〉,載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及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編:《中國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現代化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5年8月),頁123–36。 | |||||
• Edited Volumes | ||||||
1.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李洛旻編:《唐宋類書徵引〈戰國策〉資料彙編》,144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 |||||
2. | (合編)何志華及鄭麗娟編:《〈尚書〉詞彙資料彙編》《〈尚書大傳〉詞彙資料彙編》(合訂本),462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 | |||||
3. | (合編)何志華及鄭麗娟編:《唐宋類書徵引〈荀子〉資料彙編》《唐宋類書徵引〈韓非子〉資料彙編》(合訂本),247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 | |||||
4.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鄭麗娟編:《〈新序〉詞彙資料彙編》《〈說苑〉詞彙資料彙編》(合訂本),756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 |||||
5.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鄭麗娟編:《〈戰國策〉詞彙資料彙編》,441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 |||||
6. | (合著)何志華、林麗玲著:《古籍傳注異文訓詁集證》,364頁,香港: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15年6月。 | |||||
7.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鄭麗娟編:《〈韓非子〉詞彙資料彙編》,42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 |||||
8.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潘銘基編:《唐宋類書徵引〈史記〉資料彙編》,1081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 |||||
9.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鄭麗娟編:《〈呂氏春秋〉詞彙資料彙編》,38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 |||||
10.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孔叢子〉詞彙資料彙編》、《〈新語〉詞彙資料彙編》、《〈新書〉詞彙資料彙編》(合訂本),487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 |||||
11. | (合編)陳雄根、何志華編:《先秦兩漢典籍引〈禮記〉資料彙編》,456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 |||||
12.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荀子〉詞彙資料彙編》,36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 |||||
13.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論衡〉詞彙資料彙編》,648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 | |||||
14.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張錦少編:《唐宋類書徵引〈國語〉資料彙編》,133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 |||||
15. | (合編)何志華、陳雄根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周禮〉資料彙編》,214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 |||||
16.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樊善標編:《〈文子〉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322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 |||||
17.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唐宋類書徵引〈孔子家語〉資料彙編》、《唐宋類書徵引〈韓詩外傳〉資料彙編》(合訂本),259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 |||||
18. | (合編)陳雄根、何志華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周易〉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論語資料彙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孟子〉資料彙編》(合訂本),437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 |||||
19.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樊善標編:《〈新書〉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237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 |||||
20.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唐宋類書徵引〈呂氏春秋〉資料彙編》,217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 |||||
21.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唐宋類書徵引〈莊子〉資料彙編》,216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 |||||
22.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編:《唐宋類書徵引〈淮南子〉資料彙編》,294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 |||||
23.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樊善標編:《〈荀子〉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288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 |||||
24. | (合編)何志華、朱國藩及樊善標編:《〈古列女傳〉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大戴禮記〉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合訂本),346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 |||||
25. | (合編)何志華、陳雄根編:《先秦兩漢典籍引〈詩經〉資料彙編》,310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 |||||
26. | (合編)陳雄根、何志華編:《先秦兩漢典籍引〈尚書〉資料彙編》,320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
27. | (合編)何志華、馮勝利編:《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1196頁,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 |||||
28. | (合編)何志華、沈培編:《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86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 | |||||
29. | (合編)何志華、劉殿爵教授、陳方正博士:《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至2007年5月。 | |||||
書名 | 頁數 | 出版時間 | ||||
1) | 《謝靈運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Xie Lingyun |
422 | 1999年8月 | |||
2) | 《謝朓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Xie Tiao |
252 | 1999年8月 | |||
3) | 《齊竟陵王蕭子良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Qi Jingling Wang Xiao Ziliang |
291 | 1999年8月 | |||
4) | 《沈約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Shen Yue |
667 | 1999年12月 | |||
5) | 《徐陵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Xu Ling |
510 | 2000年2月 | |||
6) | 《庾信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Yu Xin |
873 | 2000年2月 | |||
7) | 《顏氏家訓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Yanshijiaxun |
411 | 2000年8月 | |||
8) | 《曹操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Cao Cao |
232 | 2000年8月 | |||
9) | 《曹丕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Cao Pi |
342 | 2000年8月 | |||
10) | 《曹植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Cao Zhi |
536 | 2000年12月 | |||
11) | 《梁昭明太子蕭統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Liang Zhaoming Taizi Xiao Tong |
255 | 2000年12月 | |||
12) | 《江淹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Jiang Yan |
592 | 2001年3月 | |||
13) | 《梁武帝蕭衍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Liang Wudi Xiao Yan |
574 | 2001年3月 | |||
14) | 《文心雕龍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enxin Diaolong |
462 | 2001年12月 | |||
15) | 《齊民要術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Qimin Yaoshu |
878 | 2001年12月 | |||
16) | 《建安七子逐字索引》 ——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 A Concordance to the Seven Masters of the Jian'an Period |
103 154 306 43 53 64 80 803 |
2001年12月 | |||
17) | 《梁簡文帝蕭綱集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orks of Liang Jianwendi Xiao Gang |
629 | 2002年1月 | |||
18) | 《洛陽伽藍記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uoyang Qielan Ji |
372 | 2003年1月 | |||
19) | 《張華集逐字索引》、 《張載集逐字索引》、 《張協集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Works of Zhang Hua, Zhang Zai, Zhang Xie |
150 74 89 313 |
2003年6月 | |||
20) | 《潘岳集逐字索引》、 《潘尼集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Works of Pan Yue, Pan Ni |
287 134 421 |
2005年8月 | |||
21) | 《人物志逐字索引》、 《博物誌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Renwu Zhi and the Bowu Zhi |
239 252 491 |
2007年1月 | |||
22) | 《詩品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Shipin |
106 | 2007年5月 | |||
• Executive Editor | ||||||
《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主編:劉殿爵教授、陳方正博士。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4月至2002年6月。 | ||||||
書名 | 頁數 | 出版時間 | ||||
1) | 《戰國策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Zhanguoce |
1227 | 1992年4月 | |||
2) | 《禮記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iji |
951 | 1992年4月 | |||
3) | 《商君書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Shangjunshu |
206 | 1992年4月 | |||
4) | 《新序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Xinxu |
517 | 1992年4月 | |||
5) | 《韓詩外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Hanshiwaizhuan |
514 | 1992年8月 | |||
6) | 《大戴禮記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Dadailiji |
423 | 1992年8月 | |||
7) | 《孔子家語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Kongzijiayu |
566 | 1992年8月 | |||
8) | 《說苑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Shuoyuan |
1127 | 1992年10月 | |||
9) | 《淮南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Huainanzi |
1356 | 1992年10月 | |||
10) | 《文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enzi |
392 | 1992年10月 | |||
11) | 《兵書四種逐字索引》(孫子、尉繚子、吳子、司馬法) Concordances to the Militarists (Sunzi, Yuliaozi, Wuzi, Simafa) |
270 | 1992年10月 | |||
12) | 《逸周書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Yizhoushu |
320 | 1992年10月 | |||
13) | 《周禮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Zhouli |
499 | 1993年11月 | |||
14) | 《古列女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Gulienuzhuan |
417 | 1993年11月 | |||
15) | 《晏子春秋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Yanzichunqiu |
432 | 1993年11月 | |||
16) | 《吳越春秋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Wuyuechunqiu |
389 | 1993年11月 | |||
17) | 《越絕書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Yuejueshu |
338 | 1993年11月 | |||
18) | 《漢官六種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Hanguan Liuzhong |
529 | 1993年11月 | |||
19) | 《東觀漢記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Dongguanhanji |
859 | 1994年5月 | |||
20) | 《尚書大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Shangshudazhuan |
175 | 1994年5月 | |||
21) | 《春秋繁露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Chunqiufanlu |
597 | 1994年5月 | |||
22) | 《山海經逐字索引》、 《穆天子傳逐字索引》、 《燕丹子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Shanhaijing, Mutianzizhuan, Yandanzi |
328 91 45 464 |
1994年5月 | |||
23) | 《呂氏春秋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üshichunqiu |
1041 | 1994年8月 | |||
24) | 《儀禮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Yili |
471 | 1994年8月 | |||
25) | 《賈誼新書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Jiayixinshu |
487 | 1994年8月 | |||
26) | 《鹽鐵論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Yantielun |
535 | 1994年8月 | |||
27) | 《周易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Zhouyi |
278 | 1995年1月 | |||
28) | 《尚書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Shangshu |
312 | 1995年1月 | |||
29) | 《毛詩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Maoshi |
475 | 1995年1月 | |||
30) | 《春秋左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Chunqqiu Zuozhuan |
2213 | 1995年1月 | |||
31) | 《公羊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Gongyangzhuan |
555 | 1995年4月 | |||
32) | 《穀梁傳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Guliangzhuan |
521 | 1995年4月 | |||
33) | 《論語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unyu |
200 | 1995年4月 | |||
34) | 《孟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Mengzi |
378 | 1995年4月 | |||
35) | 《爾雅逐字索引》、 《孝經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Erya, Xiaojing |
306 28 334 |
1995年4月 | |||
36) | 《潛夫論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Qianfulun |
556 | 1995年8月 | |||
37) | 《中論逐字索引》、 《申鑒逐字索引》、 《新語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Zhonglun, Shenjian, Xinyu |
246 132 137 515 |
1995年8月 | |||
38) | 《法言逐字索引》、 《太玄經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Fayan, Taixuanjing |
181 312 493 |
1995年8月 | |||
39) | 《焦氏易林逐字索引》、 《京氏易傳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Jiaoshiyilin, Jingshiyizhuan |
849 133 982 |
1995年12月 | |||
40) | 《白虎通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Baihutong |
507 | 1995年12月 | |||
41) | 《論衡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unheng |
2008 | 1996年4月 | |||
42) | 《荀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Xunzi |
790 | 1996年6月 | |||
43) | 《風俗通義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Fengsutongyi |
706 | 1996年7月 | |||
44) | 《列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Liezi |
333 | 1996年8月 | |||
45) | 《老子逐字索引》 |
398 | 1996年9月 | |||
46) | 《六韜逐字索引》、 《鬻子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Liutao, Yuzi |
198 21 219 |
1997年2月 | |||
47) | 《鶡冠子逐字索引》、 《鬼谷子逐字索引》、 《文始真經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Heguanzi, Guiguzi, Wenshizhenjing |
181 101 128 410 |
1997年4月 | |||
48) | 《申培詩說逐字索引》、 《世本四種逐字索引》、 《古三墳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Shenpei Shishuo, Shiben Sizhong, Gusanfen |
113 364 71 548 |
1997年9月 | |||
49) | 《蔡中郎集逐字索引》、 《忠經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Caizhonglangji, Zhongjing |
632 70 702 |
1998年2月 | |||
50) | 《孔叢子逐字索引》、 《鄧析子逐字索引》、 《尹文子逐字索引》、 《公孫龍子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Yinwenzi, Kongcongzi, Gongsunlongzi,Dengxizi |
413 49 79 42 583 |
1998年2月 | |||
51) | 《竹書紀年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Zhushujinian |
218 | 1998年5月 | |||
52) | 《國語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Guoyu |
714 | 1999年1月 | |||
53) | 《太平經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Taipingjing |
1950 | 2000年7月 | |||
54) | 《管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Guanzi |
1237 | 2001年4月 | |||
55) | 《韓非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Hanfeizi |
1046 | 2000年2月 | |||
56) | 《申子逐字索引》、 《尸子逐字索引》、 《慎子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Shēnzi, Shizi, Shènzi |
21 153 63 237 |
2000年3月 | |||
57) | 《墨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Mozi |
850 | 2001年9月 | |||
58) | 《莊子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Zhuangzi |
638 | 2000年5月 | |||
59) | 《楚辭逐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Chuci |
191 | 2000年8月 | |||
60) | 《難經逐字索引》、 《傷寒論逐字索引》、 《金匱要略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Nanjing, Shanghanlun, Jinkuiyaolue |
131 300 310 741 |
2002年6月 | |||
61) | 《周髀算經逐字索引》、 《九章算術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Zhoubisuanjing, Jiuzhangsuanshu |
78 230 308 |
2000年11月 | |||
62) | 《釋名逐字索引》、 《急就篇逐字索引》(合訂本) Concordances to the Shiming, Jijiupian |
324 61 385 |
2002年6月 | |||
• | Patents | |||||
• | CHANT Database漢達文庫 |
• | Editorial Board Member, Nang Yan Journal, since 2012 | |||||
• | Editorial Board Member, Zi Zang(《子藏》), since 2012 | |||||
• | Editorial Board Member, Zhu zi xue kan(《諸子學刊》), since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