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 page 8

7
Feature
APR 2016
UMP
大學廣場
提劍一刻
加入了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後,余翠怡很快便認識了不
同朋友,其中一位十分熱衷劍擊,經常推薦身邊朋友
嘗試接觸劍擊。在難抵朋友盛情下,余翠怡第一次拿
起了劍,開始學習劍擊。「最初劍擊吸引我是它的裝
備,很有型!」後來,當余翠怡逐漸學習劍擊,體會
就不同了。「劍擊就好像用體力去捉的象棋,是一種
鬥智鬥力的運動。」余翠怡被劍擊的挑戰性深深地吸
引著,她認為很多運動,例如游泳,是跟時間競賽,
沒有一個實質的對手,但劍擊卻給與她一種實在的感
覺,因為成敗關鍵在於運動員怎樣運用戰術去擊敗對
手。就這樣,余翠怡慢慢踏上了她的輪椅劍后之路。
劍的重量
第一次接觸輪椅劍擊時,余翠怡只是一個
16
歲的中學
生,但一年後(
2002
年),她已代表香港出戰匈牙利
世界輪椅劍擊錦標賽,最後更摘下花劍項目的金牌,
成為香港首位女子劍擊世界冠軍。余翠怡之後於
2004
年代表香港出戰雅典傷殘奧運會,奪得女子個人花
劍、個人重劍、團體花劍及團體重劍金牌,成為首位
在同屆傷殘奧運會中奪得四面金牌的擊劍女運動員。
余翠怡坦言,作為劍擊新手就成為世界冠軍是天時、
地利、人和的配合。短時間內成為了世界冠軍,所承
受的壓力亦不少,特別是面對比賽落敗或訓練期間做
不到理想效果時。余翠怡的哲學是:「不要讓負面情
緒延長,傷心失落過後就要去思考問題的根源,加強
訓練、解決問題才能繼續站在比賽場上。」在
2006
世界錦標賽中,因為裁判一個具爭議的判決令余翠怡
在四強止步,這一次落敗是她劍擊生涯中一個重大的
難關,動搖了她對劍擊及對自己的信心。最後余翠怡
的解決方法是――將不能預計的因素都加入訓練中,
令自己適應不同處境對賽果的影響。
修讀地理
余翠怡當年透過運動員入學計劃入讀中大,當大家普
遍認為運動員通常會選修與運動有關的科目時,她卻
學生記者:麥浩然
余翠怡生於香港,小時候跟其他小孩無異;直至11歲時,余翠怡被診斷
患上骨癌,令這個普通女孩的成長經歷變得不平凡。骨癌令余翠怡需要
接受化療,傷口卻經常發炎流膿,最終要把左腳小腿切除。樂觀堅強的
余翠怡沒有因此消沉,她樂意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加入傷殘人士體育協
會,這個決定便造就了今天的輪椅劍后。
余翠怡和媽媽感情要好,余媽媽一直在女兒的
運動員生涯上給與重大支持和信任
余翠怡曾獲傷殘奧運會七面金牌,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及香港
十大傑出青年等;
2009
年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榮譽勳章
身為傷殘人士,余翠怡明白自己必
須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努力。一面
面獎牌背後,其實充滿汗與淚
1,2,3,4,5,6,7 9,10,11,12,13,14,15,16,17,18,...2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