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181

Basic HTML Version

2016
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傑出教學獎」予中大的通識教師團隊
中大於
2015
年獲美國通識及自由教育課程協會頒發「通識教育優化模範課
程獎」
五十載通識路─
張燦輝教授與梁美儀教授對談
通識教育 承繼辦學理念
「如果一間大學說不出其辦學理念,那麼我們讀任何
一所大學也沒分別。」張教授在訪問開始時如此說。
中大有別於其他大學的其中一項特點,就在其辦學
理念承繼了先賢之訓。崇基學院的博雅教育、新亞
書院的中華文化、聯合書院的國際視野,都只是個
概念,要實際去傳承方能體現「博文約禮」,而通識
教育就是那個實踐辦學理念的載體。張教授解釋:
「通識教育英文為
General Education
,這
General
非指『普通』,而是解作『所有』。」因此,通識教育是
提供一個讓所有師生共同學習與討論的地方,學生
可從中分享有關生命、世界或哲理等的問題;簡言
之,通識教育並非為特定學科而開設,而是讓所有
人參與的。
鞏固基礎 衍生對話系列
因應數年前特區政府推行「三改四」學制改革,大學
決定將額外學分中其中六個分配給大學通識,梁教
授形容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大學通識教育
部來說,若甚麼都不做,僅讓學生利用額外的六學
分去隨便選修四範疇科目,當然輕鬆;然而即使學
生利用放在大學通識的全部
15
個學分修讀四範疇的科
目,仍未必能了解科與科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修學科
亦可以完全不同。在此情況下,學生並無機會走在一
起,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有見及此,大學通識教育
部便決定利用六個學分,為學生建立共同學習經驗,
因而衍生出「與人文對話」及「與自然對話」兩科,讓
學生思考人與世界及人與社會的關係,建立通盤學習
的基礎。兩科均以
25
人的小組方式授課為主,著重
同學之間的互動討論和反思。張、梁兩位教授均提
及,當日挑選教授上述兩科講師時,過程十分嚴謹,
除著重應徵者的學術能力外,亦要確認他們擁有教育
熱誠,以及認同閱讀經典的重要性;因此講師的教
學能深入淺出,引導學生面對經典挑戰,深受學生
歡迎。
形式改變 根本目標不變
中大通識課程因應時代、條件及環境一直都有作出改
變,但無論如何變,目標仍然一致。梁教授道:「通
識教育的重點依舊是育人,令學生發揮潛能、主動
自學和樂於思考,而不單囿於主修所學。」張教授補
中大的本科生必須修讀通識課程,課程分為兩部份:書院通識及大學通識;前者按書院各自的
特色及著重點而有所分別,後者則除基礎課程「與自然對話」及「與人文對話」外,更涵蓋四大範
疇,務求開拓同學的視野,讓他們了解人與文化承傳、世界、他人甚至自身的關係。為進一步了
解通識教育因何被視作中大的「基石」之一,以下便紀錄了前任及現任大學通識教育主任張燦輝
教授與梁美儀教授的對談內容。
學生記者:張家健
3
FEATURE
MAR 2017
UMP
大學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