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專題工作坊報告(四)

「從洋務到維新——順德黎兆棠、黎國廉父子事跡述略」
陳文妍博士

「鴉片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對清廷與國人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於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由開明的官員發起洋務運動,甲午之後則有維新運動。黎氏父子恰好先後各自經歷這兩次運動的一種,透過他們可以窺見廣東士紳在清季社會巨變中行思的一個側面,他們在學習西方、抵禦外侮方面作出了努力。

陳文妍博士先由黎氏家廟及黎兆棠故居介紹黎家的背景,屋內曾有不少御賜的牌匾。陳博士透過翻查《清實錄》,發現與黎兆棠有關的的四十六條資料中有十五條是關於洋務的,接近三分之一。陳博士從三個面向講解黎兆棠如何與洋務運動結下不解之緣:首先黎兆棠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作為起點,開始接觸洋務,根據《順德縣志》的記載,黎氏在任上更獲得總理衙門大臣奕訢的讚賞,及在之後的職務上也有出眾的表現,令劉坤一、李鴻章等大臣皆欲招致麾下。第二有關洋務的職務是由李鴻章請旨補授的直隸津海關道,處理地方上對外交涉、通商及其他與洋務有關的事宜,並兼管新設海關及舊有鈔關之稅務。在任時參與多間軍工民用企業的創辦與管理事宜,分別有上海機器織布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宏遠公司、開平煤礦及輪船招商局等。第三是成為第四任的福建船政大臣,在任時有不少功績,盡力減少船政舊有的經營問題。黎兆棠對西方文化持開放態度,積極瞭解西方的商業、軍事等情況,提出商戰及富強之法等觀念。

黎國廉是黎兆棠的第三子,光緒癸巳恩科(1893)舉人,三品銜候選員外郎。他知曉英文,為日後推廣西方文化奠定基礎,晚年寓居香港。陳博士從兩個方面講解黎國廉一生如何獻身社會事業:第一,在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令「自強」觀念興起,新興學報應運而生,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黎國廉聯同潘衍桐與一眾同行在廣州創辦《嶺學報》,黎氏負責籌建報館並捐款贊助了五千兩。《嶺學報》的宗旨為繙譯藝學新報,專取未譯之西書西報,不議官常,不論朝政,志在普及西學、開廣民智。《嶺學報》分為六門:一內政;二外交;三文教;四武備;五史學;六民事。可惜大致只發行了十一期,持續了不足四個月。第二,參與籌備粵漢鐵路自辦事務。兩廣總督岑春?飭令加抽稅款等以增加鐵路經費,眾商群情洶湧,黎氏等人代達商情,力持不可,以致官紳抗辯,其後他被岑春?拘捕,引起粵籍官、紳、商的不滿,甚至有報道稱廣州總商會策劃罷市以聲援及作為談判的籌碼 ,歐美各國日報也有相關報導,此事使各界踴躍認股,推動了粵漢鐵路商辦的步伐。1950年他在香港逝世後,《華僑日報》稱其為「廣東詞家之翹楚」,「遺命仍以慈善事業為重」。


*節目重溫影片已上載到中國文化研究所Facebook,以下是節目重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479708642434937/134921585875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