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SEEING THE EXTRAORDINARY IN THE ORDINARY
UMP
大學廣場
NOV 2014
體育課,大抵是每個中大學生的集體回憶,傷健同學
也不例外。學生都稱他「有
Sir
」的陳德有博士,是為
傷健同學而設的「體育特別班」的老師。有
Sir
於
1994
年開始任教特別班,至今已近
20
年。有
Sir
強調不要
認為傷健同學有何特別,讓小眾融於大眾之中,就是
最好的處境。
ෆၾ
ɓൖΝʠ
與其他本科生一樣,傷健同學需修讀兩個學分的體育
課但形式有所不同。第一個學期,同學須選一項感興
趣的運動,然後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撰寫閱讀報
告;第二個學期,同學則要為自己度身設計一個運動
計劃,安排畢業前和畢業後如何繼續進行體育活動。
「希望他們能有一個計劃,將來未必能做足,但起碼
能提醒自己,雖然跟別人有點不一樣,但也能保持運
動。」
訪問當天,有
Sir
正在健身室指導學生恩恩。記者甫進
門,在踏步機上玩個不亦樂乎的恩恩,馬上興高采烈
地稱讚有
Sir
,令有
Sir
面也通紅起來。而有
Sir
亦大讚
恩恩的毅力,「全靠她自己努力,才站得起來。」與恩
恩一樣以輪椅代步的同學會在健身室上課,而活動能
力較高的同學,則會參與如草地滾球,活木球,乒乓
球,康樂旗等活動。
༶ਗ˸̮
ᒔϞᗫ
ڷ
有
Sir
說他十分享受教授特別班,看著同學由失敗至成
功,由不想上課到喜歡做運動,很有成功感!「體育
課不但使同學達到身體健康,學到知識外,還可增加
社交機會。這樣避免令同學覺得自己是傷健同學而被
人遺棄,沒有上體育課的資格。」雖然體育課只有兩
個學期,但同學們的關係並沒有隨體育課的完結而斷
絕。有些同學在學期完結後仍保持聯繫,「有些舊生
在畢業十多年後仍會邀請我一起聚餐和燒烤,看到大
家快樂,我也很高興。」「說到底都是『關係』。只要
用心鼓勵,關心,留意個別同學的差異,用心去教,
學生一定能感受到。」有
Sir
深明每個學生各有不同的
特點與需要,也鼓勵同學們要多以他人的角度設想。
「中大同學對傷健同學都照顧有加,但最重要的,還
是鼓勵他們無需覺得自己與別不同。」
*
*
*
在中大,傷健同學屬於小眾,外籍同學亦一樣。然而
在國際生舍堂(
I-House
),外籍同學則成了大眾。讓
我們聽聽國際生舍堂宿生會上屆主席,卜展鋒同學
(
Jason
)以及樓導師,周兆樺小姐(
Moon
)與外籍同
學相處的經驗。
͂ॎոϞΙ
Jason
說,香港人對外籍人士的一些固有印象,例如
夜夜笙歌,其實並不準確,「有時只是個人生活習慣
不同,例如我的室友每天晚上
12
時前就會進睡。」
Jason
表示在宿舍主要是協助他們適應日常生活:「他
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不懂得使用中大設施,好像
如何增值中大通,如何開啟冷氣,如何洗衣服等。」
而
Moon
也表示樓導師在宿舍其中一個主要的角色是
翻譯,作為宿舍工友與外籍學生之間的橋樑。
讓小眾
變成大眾
ኪ͛া٫jࢱ௱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