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政治研究

簡介:承接七十年代或以前的研究經驗和成果,加上本地高等教育擴展,八十年代便有更多年青的本土學者投入社會學教育及研究工作。

自八十年代初開始,有關香港主權的回歸安排,中、英兩國展開正式談判。歷時多年的談判過程及其後一連串的安排,幾乎是當時香港社會的唯一焦點,由此而生的種種爭議,包括最熱門的政制改革及生活方式平穩過渡,使到政治研究成為最受重視的社會學研究主題。政治研究的具體課題繁多,包括政局穩定因素、法律文化、非殖民地化的權力轉移過程、政治領袖的培養、公務員的角色轉變等(李沛良1998),當中最常採用樣本調查的,便是研究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政治態度和政治參與。

(A) 當一國兩制成為香港主權回歸後的政治模式後,第一項具規模的研究成果正是有關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政治態度和政治參與的樣本調查。這項研究運用兩個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配合研究者的理論分析,結集為一本理論及資料分析並重的著作,是探討八十年代香港社會的一項重要研究(Lau and Kuan 1988)。

(B) 香港人從八十年代開始頻密地感受到及參與了議會政治,差不多隔年便有一次三層議會的直接或間接選舉(自 2000 年起只剩下兩層議會選舉:地方性的區議會,和全港性的立法會)。壓力團體、地方團體、政團和後期出現的政黨,在選舉前的宣傳及拉票、在選舉後的跟進工作等,都讓香港人親身經歷選舉政治的氣氛。香港全面開放議會選舉的歷史只有短短十多年,但是各次選舉都產生了豐富的數據資料。這些客觀數據,包括候選人數目、選區數目、選民總數、投票率等,是極重要的選舉政治研究材料。有政治社會學者把1982年開始的各個議會選舉的數據資料編集成書,為政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原始資料(雷競璇、沈國祥1995, 1996)。

(C) 政治研究內容廣泛,研究進路及方法亦屬百家爭鳴,要詳細了解香港的政治研究發展及成果,特別推薦一本由社會學者編輯的香港政治研究書目,內收超過5500項香港政治研究的索引資料(Lau et al. 1999)。

調查時間:(A) 1985年夏季及1986年夏季

抽樣範圍:(A) 兩個調查同是觀塘區

合資格受訪者:(A) 1985調查是18歲以上的戶主或其配偶;1986調查是隨機選出18歲或以上的人

樣本數:(A) 1985調查有767人;1986調查有539

樣本設計:

(A) 1985調查是從政府統計處取得1981年人口普查資料,當中位於觀塘區的2% 住宅地址,然後用系統抽樣法選出住戶,訪問戶主或其配偶。

1986調查則根據1986年中期人口統計資料的觀塘區住宅地址,用系統抽樣法選出住戶,然後再隨機抽樣選出住戶中一名18歲或以上的人訪問。

相關文獻:
(A) Lau and Kuan 1988
(B)
雷競璇、沈國祥1995, 1996;Lau and Louie 1993
(C) Lau et al.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