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UMP Issue176_final - page 18

17
SPOTLIGHT
SEP 2015
UMP
大學廣場
當你穿梭在中環鱗次櫛比的大廈間,百年之前,這裡正經歷著殖民地統治。
當你搭乘電車行駛在灣仔的道路上,繁華背後,也有眾多草根階層的生活在上演。
在過去一年,博群計劃主辦了「社區深度——博群文化導賞計劃」,
42
名中大學生接受一系列的導賞培訓,根據六個主題設
計出豐富又生動的文化導賞團,並以文化導賞大使的身份帶領中學生遊歷香港。經由導賞員的現場介紹,歷史不再是書本上
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走出框架,近在眼前。
參與的中學生坦言,通過導賞團不僅令自己對歷史肅然起敬,更增添了對香港的歸屬感。
每次帶領導賞,對象並不只是中學生,附近好奇的途人亦
會停下來聆聽,當中包括尖沙咀的居民及工作者。他們會
補充我的內容,更會主動要求拍合照。從這些不同聽眾的
參與,我切實地感受到除了帶領中學生進入社區,自己亦
走進這個社區的群體,重新審視尖沙咀人與物的文化。
「從東西方融合看香港的全球化」導賞員
黃沛嘉
(
文化管理/四年級
)
此次導賞計劃令我收穫頗豐,不但學習到搜集史實、設計
路線和社區導賞的各種技巧,更令我體會到蘊藏在城市角
落的趣味。也許中學生並不能透過一兩次導賞便對香港的
歷史有透徹深入的了解,但最重要是能夠透過走過城市的
大街小巷,親身體會、甚至探索未曾認知的一面。而我作
為博群計劃的導賞員,希望能夠令年輕一輩對香港的歷史
和城市發展產生興趣,從而發掘和創造更多的城市活力。
「香港的殖民地歷史」導賞員
吳海瑩
(
社會科學/二年級
)
讓歷史在你的演繹中鮮活起來
導賞員心聲:
「香港的殖民地歷史」
——行走在中上環,講解文武廟、
百姓廟、卜公花園等標誌性建築的由來,讓中學生更直觀
地感受殖民地時期華人的民間生活。
「少數族裔與文化多樣
的探索」
——參觀錫克教廟、印
度廟、波斯墳場等,講述
鮮為大眾所知的少數族裔
的宗教文化,豐富中學生
對多元文化的認知。
「香港的貧窮與草根階層」
——參觀藍屋,感受街坊藝術
創作的活力;在鵝頸橋下觀看「打小人」,體驗民間傳統文
化的精妙。
「香港本土藝術的創作空間」
——遊歷演藝學院、香港
藝術中心、動漫基地等,通過對當代藝術品的講解讓中
學生了解本地藝術的發展過程和方向。
「由墓地看香港早期的無名英雄」
——來到香港墳場、
波斯墳場和天主教墳場,講述埋葬在這裡的無名英雄當年
為香港作出的傑出貢獻。
「從東西方融合看香港的全球化」
——考察尖沙咀,在
1881
廣場直觀當年香港水警總部維多利亞式的建築設計風
格,也親身進入重慶大廈,感受來自世界各地人民交織在
一起的全球化縮影。
1...,8,9,10,11,12,13,14,15,16,17 19,20,21,22,23,2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