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至第三課分別討論過定題、概念操作化和抽樣問題。數據蒐集回來後,又該如何處理呢?根據第一課,這階段的工作包括組織和整理數據,以及資料分析。這階段的工作包括:
- 資料輸入
例如,學生需要把問卷或其他現存的量性資料有系統地進行表列 (tabulation) ,以便讀進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質性資料如訪談或觀察都牽涉大量文字紀錄工作,學生需在這階段同步完成謄錄並把資料分類整理。
- 基本資料核對
輸入資料的過程中須同時核對數據的完整和一致性。例如,須查看問卷是否有填妥或出現明顯不協調並導致個別問題或整份問卷失效的資料(如填報 13 歲但已大學畢業)。可以的話,應在這階段作追問或適當的修正。
- 重點摘錄
這包括所有資料的預處理,如基本的摘要描述。這有助檢視進度,及時察覺那方面的資料遺漏,儘早做適當的補充。
學生須在這階段有系統地記錄以下事項:
- 搜集資料的方法和工具
- 選取所有方法和工具的理由
- 資料搜集過程重要日誌
- 資料的作用與探究議題的相關性
- 搜集資料過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