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松泉 | 傑維斯:《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 | 
      
        | 于奇智 | 杜小真、張寧主編:《德里達中國講演錄》* | 
      
        | 山脇直司 | 佐佐木毅、金泰昌編:「公共哲學」 * | 
      
        | 尹 鈦 |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評《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全文版本) | 
      
        | 方 欽 | 韋森:《文化與制度》* | 
      
        | 方 欽 | 道德倫理的經濟學探尋 | 
      
        | 方紹偉 | 經濟學與主體性 * | 
      
        | 木令耆 | 卡普蘭:《帝國荒野》* | 
      
        | 木令耆 | 再讀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 * | 
      
        | 火 源 | 新道路上的荊棘──李怡的《現代性:批判的批判》讀後 | 
      
        | 王 恒 | 暗夜時份的哀悼與召喚──評鄧正來《中國法學向何處去》 | 
      
        | 王 焱 | 經濟史研究的新範式 * | 
      
        | 王 毅 |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 
      
        | 王 璞 | 烏韋.提姆:《咖哩香腸之誕生》 * | 
      
        | 王金玉 | 《道德經》與現代文明 | 
      
        | 王則柯 | 鄒至莊:《中國經濟轉型》* | 
      
        | 王振忠 | 葛劍雄:《悠悠長水》* | 
      
        | 王毅杰 | 過渡時期的市民身份與市場邏輯 * | 
      
        | 王曉華 | 郁龍余:《中國印度文學比較》* | 
      
        | 王曉漁 | Haun Saussy, Great Walls of Discour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Cultural China * | 
      
        | 王曉漁 | 敬文東:《失敗的偶像:重讀魯迅》* | 
      
        | 王靜怡 | 布萊克:《社會學視野中的司法》* | 
      
        | 付海晏 | 黃宗智:《法律、習俗與司法實踐:清代與民國的比較》* | 
      
        | 田子渝 | 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 | 
      
        | 申明民 | Xiaobo Lii, Cadres and Corruption: The Organizational Involution of the Chinese* | 
      
        | 申明民 | 埃科特:《中東歐的政治危機及其後果》 * | 
      
        | 皮學軍 | 學者的真實與苦澀──讀《靜如文存》品「評文紀事」 | 
      
        | 任軍鋒 | 聯邦主義與歐洲的未來──讀西登托普《民主在歐洲》* | 
      
        | 任蜜林 | 王博:《莊子哲學》 | 
      
        | 任輝獻 | 一本越讀越厚的書──邁克爾‧沃爾澤《正義與非正義戰爭》譯後 | 
      
        | 成 慶 | 《張灝自選集》 * | 
      
        | 成 慶 |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 | 
      
        | 成 慶 | 杜贊奇:《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 | 
      
        | 朱 虹 | 戴慕珍:《中國鄉村經濟的起飛:經濟改革的制度基礎 * | 
      
        | 江 湄 | 陳蘇鎮:《漢代政治與春秋學》* | 
      
        | 江宜樺 | 杜利:《陌生的多樣性:歧異時代的憲政主義》* | 
      
        | 何方昱 | 完整的人格 偉大的事業──《新亞遺鐸》與錢穆的教育理想 | 
      
        | 何立慧 | 許子東:《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 | 
      
        | 吳 鈎 |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 * | 
      
        | 吳前進 | 「僑鄉」探詢:跨國主義的分析視角──李明歡教授《福建鄉僑調查》述評 | 
      
        | 吳國坤 | 家國之間、家國之外:中國電影的政治 | 
      
        | 吳曉東 |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 
      
        | 呂文江 | 楊念群:《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 | 
      
        | 宋洪兵 | 如實估計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評劉家和先生新著《史學、經學與思想》 | 
      
        | 宋洪兵 | 韓東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 | 
      
        | 李 猛 | 拯救誰的歷史? * | 
      
        | 李明歡 | 劉宏:《戰後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嬗變》 * | 
      
        | 李增剛 | Mancur Olson, Power and Prosperity: Outgrowing Communist and Capitalist Dictatorships * | 
      
        | 李增剛 | 新制度經濟學前沿 | 
      
        | 李繼宏 | 城鄉心理和生活世界──從齊美爾到舒茨 | 
      
        | 杜應國 | 莽蒼天地一書生──讀《田家英與小莽蒼蒼齋》 | 
      
        | 沈 睿 | 她者的眼光──兩本女性主義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 | 
      
        | 周 威 | 曖昧模糊的個人主義 | 
      
        | 周保松 | 石元康:《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 | 
      
        | 周禎祥 | 大話學者和大話邏輯──讀何新《泛演化邏輯引論》 | 
      
        | 岳永逸 | 我們是誰:時空位移中民族性的迷失──《自我的他性》讀後 | 
      
        | 岳宗偉 | 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 * | 
      
        | 易 辰 | 田野研究與本土學術──對兩部村莊政治研究著作討論的綜述與思考* | 
      
        | 祁玲玲 | Tianjian Shi,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Beijing* | 
      
        | 侯 杰、姜海龍 | 史景遷:《天安門:知識份子與中國革命》* | 
      
        | 侯 杰、姜海龍 | 黃金龍:《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 * | 
      
        | 姜振華 | 周華山:《閱讀性別》 * | 
      
        | 恆 方 | 評蘇力:《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 * | 
      
        | 段西寧 | 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與天皇制的問題──評赫伯特‧比克斯著的《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 | 
      
        | 秋 風 | 彭小瑜:《教會法研究》* | 
      
        | 郇建立 | 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 | 
      
        | 孫傳釗 | 阿馬蒂亞.森:《貧困の克服──アジア發展の鍵は何か》* | 
      
        | 孫傳釗 | 從二元經濟論到篩選理論──讀多爾的《文憑病──教育、資格和發展》 | 
      
        | 孫傳釗 | 奧威爾:《向加泰羅尼亞致敬》* | 
      
        | 徐 賁 | W. Paul Vogt, Tolerance & Education: Learning to Live with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 | 
      
        | 徐友漁 | Heterodox Thought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 | 
      
        | 徐友漁 | 唐少杰:《一葉知秋──清華大學1968年「百日大武鬥」》 * | 
      
        | 徐有威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 * | 
      
        | 徐有威 | 金光耀《顧維鈞傳》* | 
      
        | 徐有威 | 鄧元忠:《國民黨核心組織真相──力行社、復興社暨所謂藍衣社的演變與成長》* | 
      
        | 徐海亮 | 我看清華文革──讀《一葉之秋》(全文版本) | 
      
        | 秦 漢 | 林振江、梁雲祥編:《全球化與中國、日本》 * | 
      
        | 秦文佳 | 暮色中的光明──讀《變化中的中國人》 | 
      
        | 高 華 | 在史料的叢林中──談陳永發新著《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 
      
        | 高力克 | 許紀霖、田建業:《一溪集——杜亞泉的生平與思想》* | 
      
        | 高瑞泉 | 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 
      
        | 張 超 | 知識份子,行動起來 | 
      
        | 張和龍 | 利維斯:《偉大的傳統》 * | 
      
        | 張殷銘 |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 * | 
      
        | 張皖明 | 錢永祥:《縱慾與虛無至上──現代情境裏的政治倫理》* | 
      
        | 張慧敏 | 曲徑亦望通幽──讀王斑《歷史與記憶》 | 
      
        | 張興成 | 薩爾德:《文化與帝國主義》 * | 
      
        | 張濤甫 | 揭示美國新聞自由的迷思 | 
      
        | 強世功 | 民主制度下的自由實踐──讀《蘇格拉底的審判》 * | 
      
        | 曹樹基 | 陳建華:《「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 | 
      
        | 淮 茗 | 關曉紅:《晚清學部研究》* | 
      
        | 畢新偉 | 繪製鄉土中國的全景圖──讀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 | 
      
        | 符邊吉 | Louis Menand, The Metaphysical Club: A story of Ideas in America * | 
      
        | 許子東 | 文革小說中的罪與罰 * | 
      
        | 許子東 | 張承志:守衛昨日之夢──從《金牧場》到《金草地》* | 
      
        | 許建明 | 公司是否需要承擔社會責任?── 評《公司社會責任思想起源與演變》 | 
      
        | 許紀霖 |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 
      
        | 許雅棠 | 儒學與民主──讀金耀基論文集有感 | 
      
        | 許德發 | 評許紀霖著《無窮的困惑──黃炎培、張君勱與現代中國》 | 
      
        | 陳 彥 | 評有關《共產主義黑皮書》的討論 * | 
      
        | 陳 贇 | 從天理世界觀到公理世界觀的轉換──汪暉關於中國現代性的論說 | 
      
        | 陳奉林 | 一部頗具特色的外交學研究新作──讀周永生教授著《經濟外交》 | 
      
        | 陳奉林 |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何芳川先生《中外文明的交匯》 | 
      
        | 陳岩鋒 | 湮沒的真相 | 
      
        | 陳建華 | 告別「工具」──讀魏承思《中國知識份子的浮沉》 | 
      
        | 陳劍瀾 | 張志揚:《一個偶在論者的覓蹤:在絕對與虛無之間》* | 
      
        | 陳燕遐 | 莫言的《酒國》與巴赫汀的小說理論 * | 
      
        | 單世聯 | 上下無門:汪康年的困境 * | 
      
        | 單世聯 | 哈佛燕京學社、三聯書店主編:《儒家與自由主義》* | 
      
        | 喻 中 | 郭于華主編:《儀式與社會變遷》* | 
      
        | 喻 中 | 黃宗智:《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 | 
      
        | 殘 雪 | 追尋那失掉的魂──評《重現之時》 | 
      
        | 程亞文 | 阿諾德:《文化與無政府狀態──政治與社會批評》* | 
      
        | 黃 勇 | 好看的「歷史」──讀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 | 
      
        | 黃一乂 | 從經濟史到制度變遷理論 * | 
      
        | 黃子平 |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 
      
        | 楊俊蕾 | 王岳川:《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 | 
      
        | 楊際開 | 評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五四思想史論集》 | 
      
        | 楊際開 | 評林安悟《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 | 
      
        | 楊際開 | 評張壽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代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 | 
      
        | 萬 丹 | 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 * | 
      
        | 葛兆光 | 重評90年代日本中國學的新觀念──讀溝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國》* | 
      
        | 董國強 | 弗里曼、畢克偉、賽爾登:《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 | 
      
        | 董國強 | 沃特金斯:《西方政治傳統》* | 
      
        | 董國強 | 戴著思想的枷鎖翩翩起舞: 張素華著《變局──七千人大會始末》評介 | 
      
        | 董國強 | 賽爾登:《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 | 
      
        | 賈慶軍 | 也談列文森的《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 
      
        | 遇資州 | 九十年代中國學術思想叢書漫議 * | 
      
        | 雷 頤 | 金雁、卞悟:《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 | 
      
        | 雷 頤 | 徐友漁:《直面歷史》* | 
      
        | 靳樹鵬 | 鄭超麟:《史事與回憶──鄭超麟晚年文選》* | 
      
        | 管華敏 | 中央權力的式微──評《蔣介石與南京國民政府》 | 
      
        | 趙 芳 | 性的社會屬性、國家利用及其他──析《中國的婦女與性》* | 
      
        | 趙 春 | 「異化」的詠歎──「蟬」的蛻變 | 
      
        | 趙 誠 | 讀韋君宜《思痛錄》隨想 * | 
      
        | 趙善軒 | 宋敘五:《西漢貨幣史》* | 
      
        | 趙慶寺、王啟華 | 薩利.貝恩斯:《1963年的格林尼治村──先鋒派表演和歡樂的身體》* | 
      
        | 劉 進 | 從服從到抵牾:權力關係的現實轉向?──讀《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 
      
        | 劉 暢 | 論交換權威說服三種制度力量的相互協調 | 
      
        | 劉 鋼 | 哈金:《馴服偶然》* | 
      
        | 劉 檸 | 諸葛蔚東:《戰後日本輿論、學界與中國》* | 
      
        | 劉世錦 | 制度變遷與意識形態 * | 
      
        | 劉洪波 | 巴卡京:《擺脫克格勃——克格勃最後一任主席回憶錄》 * | 
      
        | 劉素林、李偉 | 敘事的歷史──讀《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 | 
      
        | 劉靜怡 | Cass Sunstein, Republic.com * | 
      
        | 劉靜怡 | 大衛.傅利曼:《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 | 
      
        | 歐陽哲生 |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 潘光哲 | 從《作為意識形態的現代化》談起 * | 
      
        | 潘志新 | 評蓋爾納的《民族和民族主義》 | 
      
        | 談火生 | 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 | 
      
        | 鄭紅娥 | 傳統與轉變──讀《中國城市消費革命》 * | 
      
        | 鄭會欣 |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 | 
      
        | 鄧春梅、羅如春 | 「中國法律理想圖景」何處尋?──評《中國法學向何處去》 | 
      
        | 鄧燕華 | 管中窺豹:消費革命靜悄悄──讀《金拱向東:麥當勞在東亞》 | 
      
        | 閭小波 | 張禮恆:《從西方到東方──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 | 
      
        | 黎 錫 | 對《中國電影圖史》香港部分的一些意見 | 
      
        | 盧周來 | 斯蒂格利茨:《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經濟體制轉型的理論與證據》* | 
      
        | 薛 湧 | 江戶史的意義 * | 
      
        | 薛 湧 | 佃農的革命 * | 
      
        | 謝 岳 | Robert W. McChesney, 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 * | 
      
        | 聶 露 | 米克爾約翰:《表達自由的法律限度》* | 
      
        | 聶智琪 | 高全喜:《法律秩序與自由正義──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思想》* | 
      
        | 羅志田 |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紀念「五四」八十周年》 * | 
      
        | 嚴兆軍 | 伯林:《反潮流:觀念史論文集》* | 
      
        | 嚴兆軍 | 查爾斯.泰勒:《黑格爾》 * | 
         
          | *  原載《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