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ENG | |
文章檢索

 

| 網絡版 | 分類目錄 | 政治與法律 |

「政治與法律」

Gunter Schubert Becoming Engaged? —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丁曉杰 盧溝橋事變前後日本對西部內蒙古政策之變化
于建嶸 信訪制度改革與憲政建設 *
尹 斌 後冷戰時代的歐盟中東戰略與伊朗核問題
內藤康 日本傳媒視野中的中國──以「亞洲杯」事件為例*(全文版本)
方柏華 中美關係進入新的調整
牛 可 國家安全體制與美國冷戰知識份子 *(全文版本)
牛銘實 中外選舉制度的類別及特點*(全文版本)
王 怡 國家賦稅與憲政轉型──對劉曉慶稅案的制度分析 *
王人博 中國的民權話語
王人博 憲法的中國性──「五四憲法」制定的背景 *
王俊生 兩岸與美國軍事外交的評估*(全文版本)
王建華 威權主義政治下,政黨話語的雙重性分析
王炯華 略論中國國民黨之社會民主黨性質
田湘波 關於訓政前期中國國民黨地方黨政關係問題的探討
申明民 政治轉變中的中國共產黨
任羽中 台灣地區基層民主選舉中的「黑金政治」
任晶晶 東亞多邊安全機制:中國的困難與選擇
任劍濤 甚麼是當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共同底線? *
朱中一 戰爭決定權授權的憲法透視──析《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
朱中原 中國憲政轉型的本土資源清理
朱中原 民間維權與中國憲政轉型──以太石村為例
朱毓朝 回首五十年的《中美外交密辛》──美國對華外交官的口述回憶錄
朱毓朝、吳江梅 從相關立法看中國人權保障的法律框架
朱聽昌、黎 翔 從相互依存的角度看冷戰後中美關係的發展
吳 非 蘇俄意識形態變遷的統一性和變異性
吳銘能 評〈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
吳廣義、王智新 與日本方面辯論:究竟是誰的問題?
吳德波、王 芳 政治中的多元主義——馬基雅維里德行觀的展開
吳稼祥 權威落差與政治穩定
吳麗萍 文化大革命中的女紅衛兵
宋玉波 當代西方政黨政治發展的新趨勢
宋玉波、劉勇恆 從蘇/俄政治轉型看現代政黨政治的發展趨勢
宋會峰 人的重新發現──現代國家的精神前提
李巧寧 新區土改中的「鬥地主」
李立峯、陳韜文 經濟壓倒民主?一些回歸後民調數據的分析
李國芳 進城初期中共對國民黨員的認識與處理──以石家莊市為例
李燕萍 港澳基本法與中國憲政發展
辛本健 美國外交政策的軍事化及其對中國安全的影響
周其明 對中國《選舉法》2004年新修改的批評 *
周國文 公民、公民倫理與社會共同體
岳健勇 全球化時代的美國與中國
昊 夫 公民之痛與勞教之癢
林 震 駕馭「第三波」:台灣和韓國民主化比較研究
侯艾君 俄羅斯人眼中的車臣人:文化差異與政治學
俞德鵬 農民負擔問題的社會和法律分析 *
郎友興 「草根民主」的民主意義:對村民選舉與自治制度的一次理論闡釋
秦鐵錚 法學家的現實主義挑戰
納 伊 中美關係與世界秩序 *
涂少彬 論憲政主義語境下的公民主體性
崔效輝 參與式發展理論與「鄉村建設」──參與式發展理論中的本土來源與貢獻
崔開雲 近年來我國非政府組織研究述評
張 寧 解構死刑與德里達死刑的解構
張仁善 1949年前後中共的新聞政策及歷史效應 *
張允美 理順與衝突:中國工會與黨—國家的關係
張立濤 村民自治的法理依據研究
張百慶 「為人」與「懂事」──從一個華北鄉村的社區研究看中國法治之「本土資源」
張西虎 朝鮮半島核危機與中國的現實選擇
張建華 季諾維耶夫:蘇維埃體制「最無情的批判者」和「最後的守護人」
張曉群 歐洲的封建專制和封建壓迫
曹瑞濤 通向毀滅的改良之路──對伊朗「白色革命」失敗的反思
梁 忠 民進黨的對美作為(2000-2004)──游擊式的外交操作 *(全文版本)
盛邦和 美國佔領與日本戰後「民主改革」
郭宇寬 用「面子」來解構信訪困局
郭宇寬 把紅臉唱到底──毛主義在印度的前世今生
郭培清 「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原則之思考
郭培清 大陸之外中以軍事貿易關係研究綜述
陳 林 台灣民主的陷阱
陳 彥 勒龐震撼與法國憲政危機 *
陳 真 沉默權與中國的刑事訴訟法
陳 銘 淺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戰略作用
陳弘毅 2004年修憲與中國憲政前景 *
陳永苗 美國憲政中的父親
陳玉明 對一份上訪材料的社會學分析
陳玉峰、許少華 不可求解的一道方程式──旁觀物權法草案之失
陳建勝 托克維爾論市民社會
陳夏紅 我只向真理低頭
陳家琪 法的精神:啟示神學與政治神學
陳殿青 福柯《必須保衛社會》中的權力問題
閆 東 從結構─功能的視角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黨特徵──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面臨的歷史困境分析
閆文虎 土耳其民族問題及其影響下的對外政策
傅高義 中國崛起與二十一世紀中美日關係 *
傅懷鋒 清末江浙諮議局議員選舉的個案研究*(全文版本)
惠雁冰 「樣板戲」研究亟待整體性的視野──對當前「樣板戲」研究傾向的理性審視
馮蘭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提出的歷史回顧 *
黃 波 論非政府組織與鄉村政權的關係
黃迎虹 解構利維坦──論複合共和制對主權概念的消解
董國強 江蘇「一‧二六奪權」前後的權力角逐
賈慶軍 另一種「美國例外論」的產生──莫斯科的權力鬥爭與美共「美國例外論」的產生
賈慶軍 美共「美國例外論」的命運及其思考
趙曉力 信訪的制度邏輯 *
劉兆佳 「香港人」或「中國人」: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1985-1995 *
劉志強 羅隆基人權理論與中共革命理論
劉祖華 中國鄉鎮政府角色變遷的財政邏輯
劉晨光 恩典與自然:被賜福的「政治學」? ──阿奎那政治思想芻議
劉德軍 蘇南「三反」運動研究──以幹部變動為線索的考察
歐陽肅通 民族國家的臨界點──「台灣意識」的現代性意義
潘亞玲 愛國主義證義
潘德昌 遺華日僑問題的歷史學思考
鄭 羽 後冷戰時代中美俄三角關係的演變 *
鄭宏泰、黃紹倫 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 * (全文版本)
鄭春燕 當合法性遭遇正當性──以施米特憲法思想中的對抗理論為背景
蕭 武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
蕭 樓 法律鍥入:政治衝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棲村一樁訴訟案件的解讀
蕭 瀚 修憲的觀念基礎
賴建華 在深思熟慮與政治權力之間──讀《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
儲昭根 如何讓勇者不再悲涼?
戴韶華 對勞教制度的發展歷史及其現實困境的政治思考
繆心毫 乾隆朝黃梅案中民意的塑造及其影響
薛 力 台灣問題──一種建構主義的分析*(全文版本)
鍾兆雲 日據時期台灣「皇民化」運動的遺患和破除
龐大鵬 論俄羅斯政體的形成及其特點
蘇 文 俄羅斯轉軌啟示錄:評葉利欽時代 *

*  原載《二十一世紀》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