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學科領域

分子生物探針醫學工程中心

分子生物探針醫學工程中心

撥款

  • 7,116萬港元

暫定研究時限

  • 2021年至2029年

統籌院校

  • 香港中文大學(王昭春教授)

細胞表面蛋白是細胞與細胞及細胞與環境之間溝通的主要途徑,也是一類可緊密調節眾多細胞過程和訊號通路的重要蛋白。儘管細胞表面蛋白僅佔人類蛋白質組的23%,但目前超過60%的FDA獲批藥物以它們作為靶點,具有臨床價值。然而,公共蛋白質組和基因組數據庫中並未充分地展現細胞表面蛋白作為診療靶點的潛力。在此項目中,我們計劃系統性地分析細胞表面新型抗原決定體在三種亞洲多發癌症中的作用。這三種癌症包括肝細胞癌(HCC)、鼻咽癌(NPC)和肺腺癌(LADC)。我們將根據研究成果進一步合成既能運用於分子成像,又能進行精準治療的雙標靶治療診斷探針。我們還將發掘能夠作為癌細胞特異性抗原的表面蛋白,以此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

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組建了一支由資深研究人員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我們的團隊成員已經在HCC、NPC和LADC的驅動突變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由於靶向體細胞突變的藥物數量有限,在個體化治療中利用這些癌細胞的遺傳學弱點仍然是一項挑戰。我們近期的測序研究表明靶向腫瘤特異性表面蛋白的探針能為治療診斷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SMRT測序數據我們發現由選擇性剪接導致的新接合點比體細胞突變更為常見,並且影響許多細胞表面受體。這些新發現促使我們追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並啟發了當前的抗癌療法。我們團隊的成員已成功運用細胞SELEX技術篩選出核酸適配體,並發現某些表面蛋白能夠作為CAR-T細胞工程改造中的抗原結合片段。研究團隊曾成功註冊診斷性化驗成果,並在香港成立了生物技術公司。此外,我們的臨床研究人員都是國際臨床試驗的一線臨床醫生和領導者。本項目的建立充分利用了我們現有的優勢,其中包括癌症基因組和EBV研究、生物訊息學、適配體化學、小分子合成、嵌合抗原受體改造、臨床腫瘤學,以及獨特的研究模型和累積多年的基礎設施。在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主導下建立治療診斷學工程研究中心,對香港具有戰略意義。治療診斷工程學在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大量應用將會帶來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力和嶄新的思維模式,從而提高香港在相關領域的國際性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