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

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系建系十周年寄語

荀卿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其能羣也。”然而羣必以言,所以人和動物的區別是語言、是recursive的語言能力。中國人對語言的關注自古而然。荀子的“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單與兼無所相避則共”,說的既是語言也是哲學;劉勰的“置言有位”、“位言有句”則俨然現代句法;而《馬氏文通》“若希臘、若拉丁…以律吾經籍子史諸書,其大綱蓋無不同”幾乎就是universal grammar。當然,語言學的當代革命以形式科學爲基礎,以前沿技術爲先鋒。因此,語言學一直就是人文科學的前沿學科。我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迎來了我校語言學系的建系十周年。

坐落在青山白雲之上的香港中文大學,可謂得天獨厚。這不是因爲她“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而是她由生以來的前沿學術和她的特別傳統:50年前既有章黃傳統文獻語言学的播種(潘重規先生坐鎮新亞書院)也有西方结构语法和音系的傳播(周法高先生講座中文系)、50年後則有承接追新的中文系和10年來發展壯大的當代語言學系。目前,語言系與中文系不僅是系與系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學科和學科的互補。語言系的形式句法和音系、兒童語言和習得以及雙語研究、手語研究和神經語言學,無不在居學術之巅峰;而中文系的方言、曆史與文獻、文學,正可與之相映成輝,珠聯璧合。不久前由兩系聯合召開的“拉博夫-王士元對話”,記錄了語言學中西學者共創音變理論的曆史;而由兩系合作的漢語教學語法課,也得到同學的讚賞和好評。對我個人來說,中文大學仍然還很新,但我一來就感到中文系很幸運,因爲有強大的語言學系做後盾;中大的語言學系也讓其他大學難以比肩,因爲有中文系爲合作伙伴。當然,最得益(也是最得意)的是我們兩系的同學:魚和熊掌,唾手兼得!

重視語言是中國人的傳統。孔子說“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因爲“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語言是心靈的窗口、思想的載體。因此乾嘉學術領軍人物戴震早就提出“由文字以通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之心志,譬之適堂壇之循其階,而不可躐等。”趙元任則更有言曰:“如果中文沒有男女、天地這類獨特的韻律,很難想象會有陰陽、乾坤這樣影響深遠的概念。”這讓我們想起O’Neil提倡的“源于語言探索的科學構建力science-forming capacity through linguistic inquiry” —— 語言分析本身就是激發科學構建能力的源泉。凡此種種,均足以激勵我們發展帶有傳統特色的當代語言學。

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時代:中國正在日益地崛起。其實,時代的幸運不止于此:從來沒有過的語言學革命(喬姆斯基)、從來沒有過的語言材料(地下發掘的發現),再加上兩文三語的香港優勢,這時代的賜予既是幸運也是責任。我們知道中國語言學的特點是“材料豐富,理論貧乏”。那麽我們今天的語言研究者就更要利用時代給予的機遇去創造時代奠以的成就。人才濟濟的語言系,任重道遠,與有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