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雯
語言學哲學碩士 (2007) 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系博士生

語言學在香港不算是熱門科目。在少年時期,我從未認識精通語言學的長輩或朋友。我十分慶幸能在中文大學接觸此學科,並在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遇上我的啟蒙老師。現在我的興趣和事業已和語言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我在本系學到的,除了理論知識,還有語言學家的思考方法:表面上,事物或許混亂無序,但背後必有規律;我必須先清楚描述之、後仔細分析。這套思考框架不但有助分析語料,還能應用於日常生活,指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無論我日後以何為業,這種思維模式都會是我的好幫手。

本系的老師鼓勵同學探索自己有興趣的範疇,並以此為期末作業的題目。例如我在本科時期曾分析董建華先生的演講,又曾研究兒童語料庫,看看小孩如何習得粵語的「睇」、「見」、「望」;每一份作業都是一個小型研究,每一個研究都像一個主題公園,使我樂在其中。碩士畢業後,我曾在一所專上學院當講師。設計功課時,我也堅持這種原則,務求同學能主動學習,享受搜集資料的過程並把知識應用於生活。此外,透過這些小型研究,我學會怎樣決定研究問題、如何選擇研究方法、學術寫作等技巧,在研究院時尤其事半功倍。

數年前,我決定赴加拿大攻讀語言學哲學博士學位。初時,我擔心自己的理論基礎不及來自北美的同學好,或者自己涉獵的語系不夠他們多。唸了一個學期後,我漸漸放輕鬆,因為我發現中大語言學的課程設計絕不遜於北美的頂尖學府。除此之外,我的口頭報告大受好評,被稱讚為有條理、論證清晰───這也是多得中大的訓練。

來溫哥華當交換生的本科生吳嘉穎同學 (2014年3月)數年前,我決定赴加拿大攻讀語言學哲學博士學位。初時,我擔心自己的理論基礎不及來自北美的同學好,或者自己涉獵的語系不夠他們多。唸了一個學期後,我漸漸放輕鬆,因為我發現中大語言學的課程設計絕不遜於北美的頂尖學府。除此之外,我的口頭報告大受好評,被稱讚為有條理、論證清晰───這也是多得中大的訓練。

去年九月,我認識了來溫哥華當交換生的中大師妹。她是語言學本科生,認識我的恩師和系裡的職員,所以聊天時倍感親切。由於大家都熱愛粵語,我邀請她來我任教的免費粵語班幫忙,鼓勵海外華人學習粵語。此外,她選修了開放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田野調查科,分析北美原住民語言,勇於向高難度挑戰。我十分欣賞這種踏出香港、觀看世界的視野。我希望並且相信這種精神會薪火相傳。